非法薦股騙局大揭秘之假借教授炒股知識實施薦股
日期:2025-06-03 ????來源:
【字號: 大 中 小】
當前,非法薦股活動與電信詐騙活動深度交織,花樣不斷翻新,隱蔽性、欺騙性顯著增強。不法分子巧立名目、包裝身份,通過電話、短信等通訊媒介或微博、微信、抖音、快手、雪球、知乎、股吧等網絡平臺發布各類炒股信息,采用虛假、夸大、煽動性宣傳吸引投資者關注,再以高回報、高收益為誘餌設置薦股陷阱騙取投資者錢財。為幫助廣大投資者進一步提高防范意識,四川證監局結合典型案例,揭開非法薦股常見偽裝,教你一眼識破各類薦股騙局。
典型案例
假借教授炒股知識實施非法薦股
某天,投資者李某在瀏覽微信視頻號時了解到某投資者教育平臺推送的炒股課程,添加該平臺銷售人員的企業微信,對方發來三堂“牛股訓練營”免費試聽課,同時還不斷發送其他購買課程學員的盈利截圖,誘使李某付費購買完整課程。李某見眾多學員盈利,便付費2580元購買了“牛股訓練營”完整課程,跟班進行操作后賬戶虧損近8%,便要求平臺退款。在該平臺工作人員勸說下,李某又花費7000元購買平臺張老師的“證券高階”課程,并買入課上推薦的某只翻倍牛股,依然未能實現盈利。此時,平臺工作人員再次營銷李某付費3萬元參加線下密訓課,聲稱將提供高收益個股進行精準布局,彌補前期損失。李某拒絕購買并堅決要求退款,該平臺工作人員對其退款要求不予理會。事后,李某發現該投資者教育平臺不具有從事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認識到自己遭遇了網絡非法薦股騙局。
案例警示:不法機構以投資者教育為名,采用虛假宣傳、誤導宣傳、夸大宣傳等方式吸引投資者付費購買所謂“理財課”“炒股課”“技術訓練課”,實則均是以有償開展投資者教育為幌子,變相開展非法薦股活動。
套路總結
1.社交媒體薦股:不法分子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小紅書、QQ、雪球、知識星球、股吧等社交平臺上經常分享各類財經資訊或解盤、復盤、實盤炒股信息,吸引投資者跟蹤關注,并伺機對投資者進行薦股或詐騙。
2.電話短信薦股:不法分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得投資者聯系方式,然后以撥打電話、發送短信等方式廣撒誘餌,誘騙投資者下載非法APP、點擊非法鏈接、加入各種投資群,然后精準實施薦股或詐騙。
3.網絡直播薦股:不法分子創建或利用互聯網平臺開設股票直播間,以“財經主播”“股市達人”“證券投顧”等名義在網絡直播平臺上從事股票投資分析,吸引投資者聽課學習、跟蹤關注,然后進行薦股或詐騙。
4.炒股軟件薦股:不法分子利用量化交易、程序化交易、人工智能、AI、大數據等熱門概念,包裝宣傳具有擇時、選股和自動買賣功能的炒股軟件,誘導投資者付費,進行薦股或詐騙。
5.炒股培訓薦股:不法分子包裝宣傳各類證券名師、投資高手,向投資者推銷“投資者教育”“投資理財”“炒股培訓”等課程,或舉辦炒股講座、報告會、分析會、策略會,付費后直接或變相開展薦股或詐騙。
防范指南
1.性質甄別:未取得證監會核發的經營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面向客戶或投資者有償提供個股投資分析、預測或建議的行為,均是非法薦股。任何宣稱可以幫助投資者在股市實現低風險、高收益、高勝率投資并誘使投資者轉賬的行為均是詐騙。
2.資質核實:投資者應登錄中國證監會官網(www.shsm68.com)查詢相關機構是否在“合法機構名錄”中,同時登錄中國證券業協會、中國期貨業協會、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官網核驗相關人員從業資格。
3.信息驗證:對任何自稱或標識為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基金公司、私募機構、境外投資機構員工并在網上攬客薦股的人員,均應事前通過相關機構的官方渠道核實其身份、業務、平臺、賬戶的真實性。
遠離非法薦股騙局,應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做到“四查”“四不”。
“四查”:查資質、查身份、查業務、查賬戶。
“四不”:不輕信、不點擊、不轉賬、不跟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