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精品无码,免费观看自慰喷水www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大豆网,成人网站www污在线播放

金融知識普及之防范非法集資

日期:2019-12-25 ????來源:

【字號:

  一、非法集資的常見手段和典型特點

  (一)非法集資的常見手段

  一是承諾高額回報。不法分子編造“天上掉餡餅”“一夜成富翁”的神話,許諾投資者高額回報。為了騙取更多的人參與集資,非法集資人在集資初期往往按時足額兌現承諾本息,待集資達到一定規模后,便秘密轉移資金或攜款潛逃。

  二是編造虛假項目。不法分子大多通過注冊合法的公司或企業,打著響應國家產業政策、開展創業創新等幌子,編造各種虛假項目,有的甚至組織免費旅游、考察等,騙取社會公眾信任。

  三是以虛假宣傳造勢。不法分子在宣傳上往往一擲千金,聘請明星代言、名人站臺,在各大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發布廣告、在著名報刊上刊登專訪文章、雇人廣為散發宣傳單、進行社會捐贈等方式,制造虛假聲勢。

  四是利用親情誘騙。有些類傳銷非法集資的參與人,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業績,不惜利用親情、地緣關系,編造自己獲得高額回報的謊言,拉攏親朋、同學或鄰居加入,使參與人員迅速蔓延。

  (二)典型非法集資活動的“四部曲”

  第一步:畫餅。非法集資人會編織一個或多個盡可能“高大上”的項目。以“新技術”、“新革命”、“新政策”、“區域鏈”、“虛擬貨幣”等為幌子,把集資參與人的胃口“吊”起來,讓其產生“不容錯過”“機不可失”的錯覺。

  第二步:造勢。利用一切資源把聲勢做大。非法集資人通常會舉辦各種造勢活動,比如新聞發布會、產品推介會等;組織集體旅游、考察等,贈送小禮品;大量展示各種或真或假的“技術認證”“獲獎證書”“政府批文”等。

  第三步:吸金。想方設法套取你口袋里的錢。非法集資人通過返點、分紅,給參與人初嘗“甜頭”,參與人不僅將自己的錢傾囊而出,還動員親友加入,集資金額越滾越大。

  第四部:跑路。非法集資人往往會在“吸金”一段時間后跑路,或者因為原本就是“龐氏騙局”人去樓空,或者因為經營不善致使資金鏈斷裂。

  二、如何有效識別和防范非法集資

  (一)如遇以下情形向公眾集資的,務必提高警惕:

  1.以“看廣告、賺外快”“消費返利”為幌子的;

  2.以境外投資股權、期權、外匯、貴金屬等為幌子的;

  3.以投資養老產業可獲高額回報或“免費”養老、“以房”養老等為幌子的;

  4.以私募入股、合伙辦企業為幌子,但不辦理企業工商注冊登記的;

  5.以投資虛擬貨幣、區塊鏈等為幌子的;

  6.以“扶貧”“互助”“慈善”“影視文化”等為幌子的;

  7.在街頭、商場、超市等發放投資理財等內容廣告傳單的;

  8.以組織考察、旅游、講座等方式招攬老年群眾的;

  9.“投資、理財”公司、網站及服務器在境外的;

  10.要求以現金方式或向個人賬戶、境外賬戶繳納投資款的。

  (二)投資理財注意事項

  1.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高息“保險”、高息“理財”,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

  2.不被小禮品打動,不接收“先返息”之類的誘餌,記住天上不會掉餡餅。

  3.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金融產品。不與銀行、保險從業人員個人簽訂投資理財協議,不接收從業人員個人出具的任何收據、欠條;購買保險過程中要盡量做到“三查、兩配合”,即通過保險公司網站、客戶熱線或監管部門、行業協會網站查人員、查產品、查單證,配合做好轉賬繳費、配合做好回訪。

  4.注意保護個人信息,關注政府部門發布的非法集資風險提示,遇到涉嫌非法集資行為及時舉報投訴。

  (三)防范非法集資的“四看三思等一夜”法

  四看。一看融資合法性,除了看是否取得企業營業執照,還要看是否取得相關金融牌照或經金融管理部門批準。二看宣傳內容,看宣傳中是否含有或暗示“有擔保、無風險、高收益、穩賺不賠”等內容。三看經營模式,有沒有實體項目,項目真實性、資金的投向去向、獲取利潤的方式等。四看參與集資主體,是不是主要面向老年人等特定群體。

  三思。一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該產品及市場行情。二思產品是否符合市場規律。三思自身經濟實力是否具備抗風險能力。

  等一夜。遇到相關投資集資類宣傳,一定要避免頭腦發熱,先征求家人和朋友的意見,拖延一晚再決定。不要盲目相信造勢宣傳、熟人介紹、專家推薦,不要被高利誘惑盲目投資。

 

(資料摘自中國人民銀行貴陽中心支行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貴州監管局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貴州監管局 貴州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關于印發《2019年貴州省金融知識普及月 金融知識進萬家 爭做理性投資者 爭做金融好網民活動方案》的通知)

鏈接: 中國政府網

主辦單位: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版權所有: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網站識別碼:bm56000001京ICP備 05035542號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80號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歸檔數據

主辦單位: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版權所有: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