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出臺“28條”助力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培育世界一流上市公司群體
日期:2025-01-22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字號: 大 中 小】
1月21日,為更好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發揮資本市場功能作用,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廣東省政府正式發布《關于高質量發展資本市場助力廣東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措施》(簡稱《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從構建科技金融體系、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健全資本市場體系、加強監管協同聯動、防范化解資本市場風險、發揮組織保障優勢等七方面提出了28條舉措。
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
《若干措施》提出,要構建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系,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要督促擬上市企業樹立正確“上市觀”,提升信息披露質量。支持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境外上市,鼓勵優質紅籌企業回歸A股。
如何理解正確的“上市觀”?證監會主席吳清強調,上市公司實控人、高管要增強公眾公司意識和回報投資者意識,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規范運作水平,嚴格規范信息披露、分紅、減持等行為,弘揚企業家精神,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其次,《若干措施》提出要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全過程創新鏈水平,建立“股、債、基、期、指”聯動的多層次支撐體系。
鼓勵發行科創可轉債、科創債、中小企業債,推進期貨和衍生品創新,鼓勵專業機構設計指數產品,引導資金投向科技企業。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僅2024年A股主指數的發布數量已經超過120條。從指數類別看,A股指數包括寬基指數、行業指數、主題指數、策略指數等。
“指數化投資具有透明度高、風格穩定、流動性好等特點。對于沒有專業投資知識或沒有時間進行投資研究的投資者來說,選擇指數化投資產品是一種較為省心省力的投資方式。”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韓乾表示。
在風投創投支持科技創新方面,《若干措施》表示,推動創新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鼓勵保險資金依法依規擴大股權投資比例,建立健全政府引導基金差異化和風險容忍的績效考核、監督檢查和盡職免責制度,探索對國資創業投資機構按照整個基金生命周期進行考核。
記者了解到,長期以來,國企的經營與投資需要考慮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上述條例將有助于推動國有創投機構“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破解國資機構“不敢投”的顧慮。
在暢通股權投資市場化退出渠道方面,《若干措施》指出要用好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基金份額轉讓試點、實物分配股票試點、創業投資減持“反向掛鉤”等退出機制安排。
此外,打造多樣化多功能科技金融集聚區。引導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前海深港國際風投創投集聚區、廣州南沙、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千燈湖創投小鎮等重點風投創投集聚區與省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技產業園區高效聯動。
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服務制造強省建設
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價值創造和回報投資者的源泉。在助力科技創新以外,資本市場如何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也是一個重要命題。
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4年的十年間,廣東各類企業通過IPO、股權再融資、發行交易所債券等方式累計在境內資本市場融資8.86萬億元,位居全國前列。截至2024年底,廣東共有A股上市公司875家,位居全國第一。
《若干措施》提出,著力激發上市民營主體市場活力。支持國有企業、金融機構設立紓困基金,通過債務重組、兼并收購等金融手段,助力民營主體紓困解難。
此外,要強化國資國企上市引領支撐作用。推動國企集團整合優質資源向上市公司集中,通過資產重組、吸收合并、跨市場運作盤活資產,提高資產證券化水平。
重點發揮上市公司鏈主作用。鼓勵地市完善對上市公司再融資、并購重組項目的支持政策,為上市公司走出去提供投融資審核、出入境證件、社保稅收服務等便利。
促進傳統產業領域上市公司數智化改造和轉型升級。支持家居、家電、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企業通過再融資、發債等方式籌集資金、并購重組,加快技術升級。
據廣東證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廣東企業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發展,直接融資規模保持全國前列,在A股、港股上市公司數量穩居全國第一,眾多上市公司已經成為廣東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巨大優勢,也將為推動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釋放強大動能。”
健全資本市場體系構建現代金融體系
目前,大灣區資本市場的資源主要圍繞交易所形成,包括深圳證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廣州期貨交易所、前海股權交易中心、廣東股權交易中心等。
《若干措施》提出,加強資本市場重點平臺建設。支持深圳證券交易所建設具有創新市場特色的全球資產配置平臺,打造優質創新資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支持廣州期貨交易所研發上市電力期貨等重大戰略品種,豐富期貨產品體系。加強廣東期現聯動市場體系建設。
其次,培育壯大優質銀行和投資機構群體。支持頭部券商提升核心競爭力、打造一流投行,鼓勵中小券商開展差異化特色化經營,支持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提升投研核心能力和長期回報水平,推動有條件的省屬企業和地市收購證券公司,加快打造全牌照金融控股平臺。
在深化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推進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臺金融開放,深入推進“深港通”“債券通”,推動“跨境理財通”優化服務并拓展產品范圍,探索跨境“征信通”。支持深交所、廣期所與港交所開展產品掛牌合作。
在數字金融方面,《若干措施》提出要強化數字金融發展應用。深化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支持證券基金期貨公司等金融機構更新數字化基礎設施實施數字化轉型;強化養老金融產品供給。引導金融機構開發更多基于廣東省情的養老目標基金產品,加快夯實第三支柱體系。引導長期資金支持銀發經濟,助力養老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
多層次REITs體系也是發展重點,《若干措施》提出建立地方政府公募REITs后備項目庫,完善國有企業考核機制,積極通過REITs加快盤活資產。鼓勵國際不動產投資機構在粵落戶。
記者了解到,截至2024年底,廣東全省已有13只基礎設施公募REITs在滬深交易所上市交易,募資資金規模374.4億元,首單清潔能源、保障性租賃住房、高速公路基礎設施公募REITs產品相繼發行。